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技巧 - 正文 掌握技巧,论文不难!

选课题要谨慎,课题没选好,崩溃一辈子

2019-07-23论文技巧论文模板屋3691°c
A+ A-

有很多学生经常开玩笑,

现在读专业时流的泪,

都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

但是也确实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选择的时候如果不谨慎,

后面可能会承担很严重的结果。

对研究生来说,

选择课题就是这种需要承担很大后果的事情。

如果一开始没有考虑好,

对后面整个科研生涯的影响极其深远,

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研究生刚到课题组,

导师一般会叫上所有学生开个小会,

除了让新生熟悉一下课题组,

可能还会介绍一下课题组最近在做什么,

最后顺带着给新生几个备选项,

意思是回去想想接下来的几年打算做什么。

选课题的都是新生,

如果是本科生刚刚变成硕士生,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选的是什么,

对导师划定的范围根本没什么认识,

查资料做的都是表面功夫,

最后选的课题往往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如果是硕士生刚刚变成博士生,

因为受过几年专业训练,

可能稍微好一点,

但是也会经常出现懵逼的状态。

因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搞的东西深度是不一样的,

博士生搞的东西比硕士生要深多了,

所以,仅仅依靠硕士期间那点知识储备,

想要搞清楚并选择博士课题,

也是非常困难的。

前两天,有一个博士新生就问了我选题的事,

硕士生做的是电磁方向,

现在课题组大导师既有电磁也有无人机,

他有点不知道怎么选择了。


其实这是一种信息很不对称的选择,

现在的选择会影响后面几十年的科研工作。

而做选择的时候自己什么也不懂,

一开始没有选择好的话,

后面的科研工作真的是比较难熬的。

如果你长期出不了成果,

或者成果得不到别人的肯定,

整个人很容易就会奔溃。


学院前两年有一个研三的学生大论文外审,

别人的外审结果都回来了,

就是他的一直回不来,

他自己心里一直担心是论文出问题了。

最后在答辩前一个礼拜回来了,

论文确实出了问题。

外审老师在评语中写的大意是,

论文没有创新性,做的东西太陈旧了,

看不出有什么做的价值。

所以,外审专家最后给了69分,

但是学院答辩的最低要求是必须达到70分。


好在他有个很好说话的导师,

帮他走了很多流程,

在大领导面前帮他担保,

还让他自己去大领导面前作保证,

意思就是正式答辩前必须一直修改到满意,

最后才让他正常答辩。

我记得特别清楚,

那年他是准备延期一年的,

要是还不行的话就直接退学了。

好在最后让他答辩了,

答辩的时候是不会让人挂的。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

他的导师之所以愿意帮他作担保,

是因为他自己是有责任的。

外审专家提的意见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

他给学生的课题可能是过时的。

虽然论文是学生写的,

但毕竟课题是老师给的,

最后外审的时候被判断没有创新性,

导师也是有责任的。

如果当时这个学生选了别的课题,

情况说不定就完全不一样了。


创新性是大家一直会谈的问题,

是让你崩溃的第一步。

但这不是最直观的问题,

真正直观的问题其实是课题的难度,

也是让你奔溃的第二步。

我现在每天能够听到各种抱怨,

老师,我这题目太难了,

理论不知道怎么搞,

对数学的要求太高,

不知道怎么做试验去验证最后的结果,

仿真的控制方程怎么也找不到,

找到了也不会解方程。

...

问题太多了。


我能够从这些语言中看出无奈甚至绝望。

大概今年三月份的时候,

有一个学生跑到我这儿来说研究的问题,

她和我聊了很久。

她说自己尝试过很多办法解决目前的问题,

去请教过很多高人,包括长江学者,

但是人家给的意见和导师的意见不一样,

有的专家直接怀疑这个课题是否真能做出来。

因为马上要毕业了,

自己的主要问题还没有解决,

有一段时间绝望得甚至想去跳楼。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

真的是吓出一身冷汗,

赶紧劝她生命是最重要的,

课题做不出来没关系,大不了退学,

千万不要做傻事。


对于她的课题我也给了一些意见,

虽然最后不一定有效,

但我至少觉得能够给她一点思路和希望。

也就是在两个月前左右,

她又来和我聊天,

说的是自己的课题还是没有做出来,

但不会轻易想去死了。

我当时是既觉得松了一口气,

又替她感到心疼。

最近这两个月她没有再联系我了,

不知道她有没有顺利毕业,

如果你看到我这篇文章,

希望你过来和我报个平安。


课题太难的后果就是做不出来,

做不出来就不能正常毕业,

然后要不就选择退学,

要么就是一直延期。

我想肯定没有人愿意这样,

但是有的课题属性逼得你只能这样,

有的课题光试验周期就好几年,

试验又是研究的主体,

做不完试验,其他处理过程就没法开展,

就会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


还有的研究本身就是领域内比较难啃的骨头,

导师要是想尝试一下,

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

必然是要拉上学生一起完成的。

要是完成了就是集体的荣耀,

但既然是硬骨头,肯定是比较难的,

导师拉上学生一起做的时候,

很少会征求学生的意见,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没办法正常毕业。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

我想这些学生可能就不会选择这个课题了。


难度是让你奔溃的第二步,

这最后一步让你崩溃的就是重要性了。

关于重要性这个问题,

大家好像平时听到得都比较少,

也没怎么考虑过这个问题,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也是难倒了一批英雄。

尤其是要选课题写基金的时候,

重要性甚至比创新性还要重要得多。

大家还记得我讲过的引言写作框架么,

工程背景

学术背景

工程问题

学术问题

怎么解决。

这是一个大的框架。

我们以前主要关注学术背景和问题,

但你要知道工程背景和问题是排在前面的,

工程背景和问题就是重要性的表现。


大家回忆一下写大论文的时候,

引言里面经常会提到一个关乎国家民生的问题,

比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政治生态问题。

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实际上就是为了告诉别人,

自己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

你说这么多关乎民生的问题,

别人要真的相信才会觉得你的研究重要,

要是别人觉得你说的很牵强,

那你就没办法提现研究的重要性了。


在评估国家基金申请书的时候,

标准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江浙沪地区的高校教师,

要写一个关于透水混凝土的申请书,

要求就会严格一点。

但你要是在海南地区的高校教师,

即使申请书质量不怎么样,

最后的本子也有可能中,

这里就会有一个地域性差异的问题,

相同的研究在两个地方的重要性不一样,

重要性大的研究会更受重视。


研究的重要性会直接提现在课题中。

如果课题的研究结果和国家的某些问题相关,

不管是国家的民生问题,

还是科技发展或者人文发展问题,

那么都算是比较重要的。

即使研究内容相同,

大家也会更倾向选择重要性更大的研究。


选择课题要谨慎,

这3个要素一定要认真考虑,分别是,

创新性,难易程度和重要性。

即使你现在还不懂课题的内容,

也一定要尽量多搜集资料,

从这3个角度去综合评估这个课题。

你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后面几十年的科研工作,

如果现在大意了,

后面有你哭的时候。


希望能够帮你提个醒。

  选择分享方式
未定义标签

发表评论

选填

必填

必填

选填

请拖动滑块解锁
>>


  用户登录